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草原之子”廷·巴特尔

2019-10-21 15:08 新华网  

新华社呼和浩特10月21日电  题:“草原之子”廷·巴特尔

新华社记者 魏婧宇

清晨,廷·巴特尔拿着相机走在自家草场上,一只狐狸从草丛中跃出,立马被他抓拍到了。

“现在草原上生态好了,野生动物越来越多。”他说。

廷·巴特尔是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洪格尔高勒镇萨如拉图雅嘎查原党支部书记。他的家乡位于浑善达克沙地边缘,曾经因为过度放牧,草场严重退化。30多年来,廷·巴特尔带领牧民们划区轮牧、调整畜群结构、进行科学化养殖,探索出一条生态保护与牧民增收双赢的牧区发展之路。

45年前,19岁的廷·巴特尔来到锡林郭勒草原插队。这位勤快的城市青年很快学会了打草、放羊、剪羊毛,变成了地地道道的牧民,也把根扎在了大草原。

20世纪80年代,内蒙古牧区实行草场承包责任制后,萨如拉图雅嘎查的牧民大量增加牲畜头数,超过了草场承载能力,草原开始退化,风沙侵蚀着牧民的草场。

“不能再无节制地放牧了,必须让草原休息休息。”廷·巴特尔号召牧民围封退化草原、禁牧沙化草原,但接受者寥寥,“草原不放牧,让牧民咋活?”

廷·巴特尔决定“自己先做出个样子,给大家看看”。

1986年,他卖掉自家60只羊,圈起300多亩草场进行封育。第二年打下了9马车草,相当于其他牧民1000亩草场的打草量。牧民们看到了围封轮牧的好处,纷纷向他学习。

为了进一步恢复草原生态,廷·巴特尔还琢磨着改变牧民的养殖结构,又提出并践行“蹄腿理论”——1998年,他把自家200多只羊全部卖掉,改养肉牛。

“一头牛的收入顶不顶5只羊?”“养一头牛省事还是养5只羊省事?”“一头牛4条腿,5只羊20只蹄子,哪个对草场破坏大?”……廷·巴特尔不厌其烦地向牧民做工作,大家了解到“减羊增牛”的好处,减少羊的数量,改养肉牛,牧业生产对草原的压力逐渐减小。

如今,廷·巴特尔将自家5626亩草场划分为4大4小共8块,大一点的草场根据植被情况进行轮牧,小草场供给怀孕的母牛和刚出生的小牛犊,还有给野生动物留出来的草场。草场生态得到了很好的恢复,牧草长得有成年人小腿那么高,一年四季都有野生动物出没。“这几年在草场上见过的野生动物有好几十种,有本地的鹿、狍子,有迁徙途中歇脚的天鹅、大雁,还有很罕见的金雕。”廷·巴特尔说。

廷·巴特尔坚持将“牛”文章做到底。他引进肉乳兼用牛和本地牛杂交,利用杂交优势发展育肥牛。草原蚊虫多,啃噬草场又影响牛的健康,他推广生态养鱼,用灯光把蚊虫吸引到鱼塘;还鼓励牧民发展奶食品加工和生态旅游业。

如今,萨如拉图雅嘎查成了远近闻名的生态村、富裕村,牧民年人均纯收入大大增加。牧区修了路、通了水电,家家住上砖瓦房,开上了小汽车,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牧民增收双赢。

2009年,廷·巴特尔在家里建起了一座全盟农牧民培训基地,被牧民称为“廷·巴特尔大讲堂”。在“大讲堂”里,他为返乡创业的年轻牧民讲授家庭牧场建设和科学化养殖;结合父辈和自身奋斗经历,生动讲述“好日子是干出来的”。截至目前,听过讲座的达2万多人次。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廷·巴特尔获得“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

“牧民是草原的儿子,我们要更加善待草原母亲。”廷·巴特尔说。(完)


370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